陈家欣一琢磨,这确实也是一条路,就说回去了要好好考虑。实际上,心里已经觉得这业务能做起来。
和熟人出来拍婚纱照,陈今自在多了。还能和陈家欣一起唠八卦。
“你这说结婚就结婚,以前还能拿你当借口,说你都没着急,我更不用着急。现在不成了,我爸妈开始催我找对象了。”
“他们不会给你介绍吧?”
“那倒是没有。他们说他们认识的小伙子都不咋样,所以,我爸妈最近找你大舅妈二舅妈呢,问有没有合适的小伙子介绍。说不定还会找你。”
“找我?那不成啊。我学校的老师,基本都结婚生娃了,就一个同龄的男老师,人家也准备结婚了。我公司……”
“停停停,你别给我盘点了。我也不是真想找个人结婚,你也别配合我妈真帮我找啊。”
“那你放心,我也不是开婚姻介绍所的。我不想当媒婆。”
他们在外头的婚纱照拍完,陈今和沈百川也就立刻回去了。
家里头的事情确实不少,第一件事就是今顺酒店要验收了。
酒店建在东站附近,走的中档路线,挺大个招牌。
东站在明年初就要开始试运营了,到时候,这一片,就会热闹起来。
除了今顺酒店验收,还有参与投资的东城区那块地,前面四期的楼盘已经完工,现在要拿一期楼盘出来试试水看售卖情况。
七月初,国家发了加快改革住房建设的通知,“取消福利分房”也从此不再是捕风捉影的事情,领导也说了今年底结束福利分房。
就这一通知下来,各单位进入到了福利分房的高峰期,但总归还是有排不上号的人。
大舅和庄伯伯都想着先拿一期出来试试水,看看情况。
北城区的那块地,二表哥想着今年开始动工的,现在又给暂缓了下来,说不着急了,等过了今年再看。
从七月中下旬开始,大家都忙了起来,陈今和沈百川又搬回到了东城区那边住。
天天都得去公司坐镇待着。
新闻报道出来的洪灾情况越来越严重,她都被喊去市里开了几次会了,后头和大舅他们一合计,一起凑了钱捐款捐物。
尤其是百优和乐美,正在赶一批衣物捐出,自己的工厂和代工厂都在加班。
直到八月下旬,抗洪胜利,陈今也要回校去准备迎接新生的开学工作,才又搬回到了小洋楼。
家里客厅开着电视,还在报道抗洪胜利后的情况。陈今从厨房里出来,手上端了个水果盘。
今年的瓜果也受了影响,有得吃就很好了。
在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时当个小富婆比风不调雨不顺时当个超级大富婆还要快乐,但当个超级大富婆的好处就是,还能腾出钱来出一份力。
个人的口袋又瘪了下去,但在家里吹牛的底气更足了点。
心里给自己挂上几道锦旗,看不见的尾巴要翘上天了。
一回到学校,大家讨论的都是这个暑假的事情,个个都心有余悸。
但个个都松了一口气:可算是过去了。
回校工作的第一天,还被领导喊去再次确认了要不要调岗位的事情,陈今还是给拒绝了。
陈今忙着开学的事情,又是一批新生名单到了她手上。
有了前面四年的工作经验,这些事情简直就是小意思。一件件的,不慌不忙地往下推进。
新生到来,各个班都有班导带着,她其实没什么事情要忙的。
国庆期间的二号办喜酒,这事压根用不着她来。
大舅和大舅妈都正式退休了下来,现在闲得很,还有三舅三舅妈,说要给她准备,让她和沈百川该工作的工作,不用操心。
他俩也就去拍了婚纱照、定了婚服,酒店是在自家酒店办的,更省心了。
写喜帖倒是个大工程,他们写了两天才写完。
人多是原因之一,主要是陈今觉得写得不好的,就要换掉重写。加上大橘来捣乱,来个猫爪印上去,也得重写,报废率差不多有40。
写完了还不够,还得一家家地送上门。同事都还好,上班的时候拿去就行,村里的人和朋友们就散得比较开,还得按城区分批送。
“凌云说30号那天回来,2号参加完婚礼,3号就得回单位去了。让我们给她爸妈也送一份。那我再多写一份……”
“还有谁呢?你帮我看看还漏谁没有?对了,程家那边,你什么时候给他们送过去?”
“明天吧,我去公司一趟,顺路过去老宅。”沈百川放下笔,把大橘蠢蠢欲动要伸出去的爪子按住,然后把它抱了下去,才又重新拿起笔写。
“顺便和老头子说一声,别给我带不想关的人过去。”
沈百川和程家那边的关系,跟她和老刘家还不太一样,陈今就没想过要给老刘家的人发喜帖。
盯着名单看了一遍,忽然想起来还有几个朋友,上次和赵姨她们吃饭时认识的。添上吧。
她这边的名单是沈百川的三倍多。
主要是她家里人多,家里人走得近的亲戚肯定也得请。还有村里的人……真多啊,看着就头皮发麻了。
长书桌靠在窗边,这会儿把窗一打开,从外头扑进来一阵桂花香。
秋日里的阳光很舒服,陈今这写着写着又想倒头睡大觉了。